Previous
Next
Previous
Next
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水。而谷埔的水歷史,同樣也跟谷埔裡的人、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緊緊相扣。
-
客家村落 圍海造田的時代
谷埔原為雜姓客家村,客家人到達谷埔後,為善用土地而在沿海位置興建堤壩及水閘,防止海水流入,保留土地作耕作之用。
-
谷埔真係有水塘!老圍水塘的誕生
至1950年代,政府於谷埔老圍山上闢建水塘作供水之用,每家每戶都要派人協助建設,定期清理水塘亦成為了村民的集體活動。
由於谷埔有多條小村,要達至家家戶戶都有水用,就要全面鋪設水管,鋪設水管的費用便成為了村民的最大憂慮。至1970年代,有移民到海外的村民發起籌款,為村落鋪設水管從水塘引水。
-
克服常住人口問題 谷埔有自來水啦!
踏入1980年代,隨著人口持續遷移,老圍水塘因欠缺維護而出現淤塞,令水塘供水成為問題。當時谷埔的常住村民向水務署申請水錶,但署方指需要有至少5戶申請,才能於谷埔鋪設水電。因此,當時村民重新聯繫,用了2年時間,終於克服常住人口問題,順利引入自來水。不過,由於水費相對昂貴,對村民而言又成了另一負擔。
-
依賴天然水源的簡樸生活
現時沿鹿頸步行入谷埔,一路上都可見引水道。雖然已成功引入自來水,但居民仍會收集雨水、使用井水及河水,以減省水費,過著簡樸生活。